金黃散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,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臨床應用。它在中醫外科領域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,常用于治療多種外科病癥。
金黃散出自明代陳實功所著的《外科正宗》,原方名為“金黃散”,又名“如意金黃散”。
其主要組成藥物有大黃、黃柏、姜黃、白芷各五斤,南星、陳皮、蒼術、厚樸、甘草各二斤,天花粉十斤。將這些藥物研磨成細末,備用。
君藥:大黃、黃柏、天花粉。大黃具有瀉下攻積、清熱瀉火、涼血解毒等功效;黃柏能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;天花粉可清熱瀉火、生津止渴、消腫排膿。三者共同發揮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主要作用。
臣藥:姜黃、白芷。姜黃破血行氣、通經止痛;白芷解表散寒、祛風止痛、消腫排膿。協助君藥增強消腫止痛、活血通絡的作用。
佐藥:南星、陳皮、蒼術、厚樸。南星燥濕化痰、祛風止痙、散結消腫;陳皮理氣健脾、燥濕化痰;蒼術燥濕健脾、祛風散寒;厚樸燥濕消痰、下氣除滿。這些藥物起到燥濕化痰、理氣散結的作用,輔助君藥和臣藥更好地發揮功效。
使藥:甘草。甘草調和諸藥,同時具有解毒和緩急止痛的作用。
功效:清熱解毒,消腫止痛。
主治:主要用于治療陽證瘡瘍,如癰疽發背、丹毒、流注、疔瘡、乳癰等。表現為局部紅腫熱痛,尚未破潰者。此外,對于跌打損傷所致的瘀血腫痛也有一定的療效。
外用時,可用蔥酒、蓖麻油、菊花露、銀花露或凡士林等調敷患處。根據不同的病情和部位,選擇合適的調敷劑。例如,紅腫熱痛明顯者,可用菊花露、銀花露調敷,以增強清熱解毒的作用;腫而不紅者,可用蔥酒調敷,以溫通氣血。
現代藥理研究表明,金黃散具有抗炎、抗菌、消腫、止痛等作用。其所含的大黃、黃柏等藥物對多種細菌有抑制作用,能夠減輕炎癥反應,促進局部血液循環,加速腫脹的消退。此外,金黃散還能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,增強機體的抵抗力。
本藥為外用藥,禁止內服。
皮膚破潰處禁用。
用藥期間,飲食宜清淡,忌辛辣、油膩、海鮮等食物。
對金黃散過敏者禁用,過敏體質者慎用。